夫人平生无大的挫折,虽聪慧旷达,但还是有些不通俗事,本来她也无需通晓这些,但谁知如今会沦落到这等地步。
若是没有经历那等生死别离,以后夫人起码有夫君儿子照应,可以一心修道,远离凡尘。
但现在她是一家之主,要操持家务,精打细算,也是难为。
林娘子看阮嬷嬷神情,也沉默下来,良久,她出声,若是委实过不了那平民百姓的苦日子,就不过了。
先拿出一些银钱办个铺子,可能会有些进项。
雇个掌柜,打理一下铺子我还是会的。
夫人你以前打理铺子,时常赔钱,你忘了吗?
嬷嬷的嘴角抽了抽。
林娘子自己也没有信心,还是算了,非我所长。
两人相顾无言,想不出什么法子。
林娘子也没有心思记今日的花销了,两人收拾收拾都回去睡觉了。
全家睡到半夜,外面下起了大雨,莫溪觉得雨声太大十分吵闹,睁开眼查看,发现屋里已经小雨连绵。
没办法,怕床上也漏雨淋湿被褥,她只好起床将被褥都卷到一边,避开雨帘。
没过多会儿,罗素跑过来接莫溪莫薰两人,全家唯一不漏雨的地方就是正房了。
刚进了正房,沈定溪就听到林娘子的说话声。
这下好了!
嬷嬷,我们还要再出一笔修缮房子的费用。
正房不够地方睡觉,林娘子带着罗素布置小榻,准备让林抚庭睡在这里,她们几个睡大床上。
修行之人身体强健,林抚庭精精神神的坐在门前看雨,与两个妹妹吐槽,那谢财主还说他家这宅子沙石用料俱十分充足,屋子也建设的十分牢固,怎么我们一住就漏雨了。
跟莫溪一样,两个孩子也都没住过漏雨的房子,莫薰倒是并不气愤,十分稀奇的打量着屋梁,这样的她有几份孩子气。
莫溪接话,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。
这是很正常的事,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分辨。
林抚庭看着忙碌的几个大人,叹了一口气,这还用说吗,母亲和嬷嬷她们并不会分辨。
雨下了大半夜,直到清晨才慢慢放晴。
林娘子一清早就对林抚庭嘱咐府学的事,等草草吃了些糕点后,她拿出了一封信件。
这信件是河中府一位名士写的八行书,向登江府府学推荐林抚庭入学,里面就是一些夸奖他敏而好学、天资甚高的内容。
这位名士名声在外,颇具权威,但林娘子根本就不认识他。
这是因为当初那个恩人将众人的身份假托到河中府一个姓林的家族,给众人造了假身份,又委托名士作举荐信,以便众人开始新的生活。
林抚庭确实悟性极高,修炼天赋很不错,登江府府学没有理由拒收。
领着林抚庭,林娘子找出昨天买的一副字画,抱着上了马车,临走前嘱咐姐妹两人,等这件事办完,就可以为你们两个寻找读书处。
阮嬷嬷望着马车离开的方向,想着林娘子抱着的精美画筒,喃喃道:看来昨天还是花费不少…
…
留下几人也没闲着,阮嬷嬷和罗素去了一趟桥市巷口。
那里有木竹匠人,杂作人夫,道士僧人,聚在一处,等人请唤。
没过多久,两人回来,请来一队僧尼,莫溪有些吃惊。
在她的印象里,僧尼都是做些生辰忌日的营生,怎还会修整房屋、泥补堵墙。
阮嬷嬷解释,因家中房屋不算少,请的人也要不少。
那些木匠石匠要凑在一起,乱哄哄的,还不如直接请一队僧人,价钱还公道。
另外还有一点,僧尼顾忌身份,于她们还更要方便一些。
一个眼神机灵的小僧人向莫溪解释,自家寺庙就是城外苍鹭山上的灵岩寺。
寺中主持勤俭节约,僧人们也时常下山揽些营生来为寺中增些进项。
这些修房修路的活,他们做的最多,手艺很不错。
甚至是这边几条街道,晚上负责报时打更的,也是他们寺院的师兄。
莫溪长了见识,真是人人都有副业。
自己也要赶紧规划人生,放弃计算机,尽早另谋出路。
她叹了口气,感到压力很大。
僧人们运来沙石,阮嬷嬷又去城墙外的瓦窑定了一批砖瓦,莫溪他们也没闲着,端着厨房烧出来的水给僧尼们饮用。
临近傍晚,因宅子里都是妇孺,僧人们不便待到太晚,约定好工期后就离开了。